9月15日,陆军确山某训练基地内,联合国旗帜和中国、蒙古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国旗迎风飘扬。“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综合演练在这里展开。根据命令,一支联合行动部队将前往修缮某临时行动基地设施,并以基地为支撑遂行各类维和任务。
在先期侦察的基础上,两架可见光无人机和两架热成像无人机腾空而起,后续地面侦察力量接踵而至,以“空地结合、人装结合、侦监结合”的方式,对临时行动基地及周边民情社情、作战环境等实施侦察监视。
战车轰鸣,枪弹上膛。蒙古国步兵分队驾驶一辆辆中方92B轮式步战车,在基地外围进行先期警戒。与此同时,医疗分队开始使用消杀无人机对临时行动基地及外围进行空中消杀。
“嘭!嘭!嘭!”三声巨响过后,工兵分队成功完成了排爆作业。随后,后续分队进驻临时行动基地,并按照预案构筑掩体、装卸物资、开设功能区。泰国工兵分队官兵熟练操作中方装备执行修缮基地北侧围墙的任务。警卫分队则设置多组哨位,与无人机、直升机空中巡逻相配合,形成立体警戒防卫体系。
“我是4号哨位,1枚炮弹在我哨位旁爆炸,副哨受伤,请求支援……”受武装力量交火波及,我方警戒人员受伤,附近受到惊吓的“平民”扛着行李涌向基地,寻求安全保护。
本着最大限度避免伤亡、以最大努力保护平民的原则,杨帆沉着指挥各分队对情况进行处置。快反、警卫分队对“平民”进行喊话交涉,并引导“平民”进入由工兵分队搭建的临时避难所,医疗分队迅速救治受伤哨兵。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短途巡逻队自东向西机动,要员护卫队自南向北驶来;西南方向,由步兵、工兵、运输、医疗等力量混合编组的物资护卫队正向某村落南侧机动。
要员护卫队中,两台插着巴基斯坦国旗的92B轮式步战车格外显眼。作为前方护卫组,巴基斯坦步兵为到“难民营”视察的“联合国官员”开路。要员车辆后,是中方的救护车与后方护卫组。多年来,在刚果(金)、尔富尔等维和任务区,两国维和部队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要员护卫任务顺利结束,执行物资护卫任务的车队却遭遇了突发事件。西南侧场地,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借助密林与茂盛杂草掩护,对物资护卫队先头部队发起突袭。现地指挥员在向联合指挥部报告的同时,派出履带式察打一体无人车前出侦察,步战车随后进行掩护还击。
接到前往支援命令的快反分队队员搭乘直升机迅速赶到现场。机长丰建军稳稳操控着悬停的直升机,16名队员在排长张敬扬的指挥下,分两组迅速实施“1机8绳”同降。快反分队与物资护卫队协同配合,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从西侧、西南侧、东南侧形成三面夹击,迫使“武装分子”溃逃而去。
北侧,短途巡逻队组成楔形梯队隔开了因争夺水源发生械斗的“村民”,依托车辆建立缓冲区,并展开警戒巡逻,维持秩序。“村民”情绪缓和下来后,短途巡逻队继续向前开进……
“暴恐袭击是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期间遭遇的极端情况。这一场景,是近年来维和任务区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的还原与叠加,表明演习的课目设计与环境构设都符合实战化的标准。”现场观摩的演习导调评估组专家陆建新说。
演练现场,参演官兵迅速根据应对暴恐袭击预案展开行动,封闭临时行动基地营门,警戒力量按规定组织反击,医疗分队紧急前出救治伤员。
按照联合指挥部命令,快反分队迅速展开战斗队形,警卫分队依托基地西侧观察哨和掩体进行还击。与此同时,步兵分队一部由东至西一线展开,另一部迂回至“敌”后实施精准阻击。三面夹击下,“”被击溃。
随着绿色信号弹升空,持续50多分钟的综合演练顺利结束。硝烟消散,参演官兵心里却难以平静:世界并不安宁,联合国维和事业任重道远,只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携起手来,同心同德、勠力合作,才能让和平之光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数据显示,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科学研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万艳芬带领的云南大学绿源功能材料团队为此展开了持久探索。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网站上宣布,其与位于地球约200亿公里的“旅行者2号”终于恢复了通信。
国家机关密集出手,反映出网络暴力治理的迫切性。网络暴力如何演变而来?为何愈演愈烈?法如何能够“责众”?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发现新证据,表明缪子的摆动程度远远超过了应有的程度,他们认为应有一种未知的力在推动它。
当前,发芽的小麦主要被用作饲料。尽管“芽麦”的产生直接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食用价值,但其仍可作为能量原料替代部分玉米应用于畜禽饲料,从而缓解原料供应压力,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图为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们在观看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据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研发团队相关人员介绍,数值预报方法在中长期预报等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等机构都已在实测中验证了盘古气象大模型的优越性。
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科研人员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台的这项政策,成为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又一有力举措。
不久前,我国首个全装配式“工业上楼”项目一期在深圳竣工投用,“像搭积木一样建厂房”“汽车搭电梯上下楼”等话题引起关注。所谓“工业上楼”,通常指多层厂房或“摩天工厂”,是面向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探索、新方式。在深圳,“工业上楼”实践始于2015年,2021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为何探索“工业上楼”,工业如何“上楼”,“工业上楼”后有怎样的发展空间?记者走进两座“摩天工厂”一探究竟。
8月13日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这是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对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投产3年来,截至6月25日,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其中大部分送往粤港澳大湾区。
为促进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植物源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发。
走进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医工融合装备制造协同创新实验室,中药的清香扑鼻而来。而加氢站充氢的关键核心设备“绿氢隔膜压缩机”,全由沈阳理工大学巴鹏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